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又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据材料可知《法经》

A. 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

B. 体现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C. 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D. 表现出古代立法的成熟性

 

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家思想。依据材料结合可知,《法经》六篇内容丰富,总结了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表现出了古代立法的成熟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制定《法经》的根本目的;B选项错误,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对根本政治制度的改革。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对应关系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

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 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D. 强调变革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二  五月九日我向岑官保(春煊)面陈早日修成京张路的三项理由:

京张路是中国自筑的第一条铁路,每个外国人都在看着我们,如工程进行缓慢,他们一定讥笑我中国工程师没有建筑铁路的能力,不能担负筑路的责任;

一部分款子已经用去,早日通车就能早日有收入;

现在全中国都需要建筑铁路,我们的政策是中国的铁路由中国人自己来修,因此中国的工程师十分需要,京张路工程正在吃紧,无法分出人手,只有尽速完成京张路工程后才能匀出人才为国家建筑其他铁路。

——《詹天佑日记》(1907年5月22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简述詹天佑想早日修成京张铁路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张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70年统治日本的任何政府,不管是什么性质,都将必定发现不得不处理乡村问题,因为乡村是最大的税收来源,是明治政府统治的大多数人的家园。

材料二  于1873年7月28日颁布的地租改正法,强调了天皇“人民平等承担税负、不加歧视征收租税”的意愿。然而,该法的实际规定显示了它对政府自身财政利益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任何税赋平等原则的关注。在它的规定下,标准的租税用现金支付,并给国家带来既定数额的收入。此外,它也是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所可能承受的方式,尤其因为新法驱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农民出卖农作物换取现金。这是一项他们中很多人都缺乏技能的作业,这就导致了地税改革的一个副作用:财务失败致使佃农和失地的农民增加。另一个副作用是恼人的所有权问题——由于地契的发放方式——不但是以有利于平民不利于武士的方式,而且是以有利于地主而不利于自耕农的方式解决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威廉·比斯利《明治维新》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明治政府处理乡村问题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租改正法的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视角,指出其直接目的。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国家建立的原则有过深入的讨论,这对美国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人性恶的前提假设,认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内心欲望的驱使,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深受霍布斯思想的影响,通过追随霍布斯的思想,汉密尔顿提出按照人类实际是什么来对待人类。“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控制了。”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专制集权思想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做准备,一个强大的“利维坦”是克制人类走向邪恶和混乱的必要工具。国家的工具性在此显得十分突出,国家的主权就是制定法律、决定和平与战争、统率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和授勋等各项权力。

——陈刘杰《联邦党人国家建构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鸩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国家观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反联邦党人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争论为美国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哪些理念。

 

 

查看答案

统购统销,从1953年开始,到1992年底停止,共施行了39年。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53年)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根据现有情况,处理办法只能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这个办法被称为“统购统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材料二  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邓小平文选》第3卷(1988年5月19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统购统销的历史影响”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