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洛阳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B. 北魏严格控制商业发展
C. 北魏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D. 国家统一促进商业繁荣
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田制下土地严禁买卖
B. 不分男女,同等授田
C. 未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又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据材料可知《法经》
A. 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
B. 体现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C. 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D. 表现出古代立法的成熟性
管仲把货币看成是流通手段,“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要充分利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谓“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对应关系实现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对材料主旨理解准确的是
A. 肯定市场调节作用
B. 注重对赋税制度的变革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D. 强调变革经济基础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工程之父。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摆在突出的地位……日本《朝日新闻》公然叫嚷:“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凡其它之兵权、商权、矿权、交通权,左之右之,存之亡之,纵于铁道两轨,莫敢谁何。故夫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生死存亡系之。有铁路权,即有一切权;有一切权,凡地方官吏,皆吾颐使之奴,其地之民,皆我俎上之肉。”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三册)
材料二 五月九日我向岑官保(春煊)面陈早日修成京张路的三项理由:
京张路是中国自筑的第一条铁路,每个外国人都在看着我们,如工程进行缓慢,他们一定讥笑我中国工程师没有建筑铁路的能力,不能担负筑路的责任;
一部分款子已经用去,早日通车就能早日有收入;
现在全中国都需要建筑铁路,我们的政策是中国的铁路由中国人自己来修,因此中国的工程师十分需要,京张路工程正在吃紧,无法分出人手,只有尽速完成京张路工程后才能匀出人才为国家建筑其他铁路。
——《詹天佑日记》(1907年5月22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的危害。
(2)根据材料二,简述詹天佑想早日修成京张铁路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张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870年统治日本的任何政府,不管是什么性质,都将必定发现不得不处理乡村问题,因为乡村是最大的税收来源,是明治政府统治的大多数人的家园。
材料二 于1873年7月28日颁布的地租改正法,强调了天皇“人民平等承担税负、不加歧视征收租税”的意愿。然而,该法的实际规定显示了它对政府自身财政利益的关注,远远大于对任何税赋平等原则的关注。在它的规定下,标准的租税用现金支付,并给国家带来既定数额的收入。此外,它也是农业和农业生产者所可能承受的方式,尤其因为新法驱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农民出卖农作物换取现金。这是一项他们中很多人都缺乏技能的作业,这就导致了地税改革的一个副作用:财务失败致使佃农和失地的农民增加。另一个副作用是恼人的所有权问题——由于地契的发放方式——不但是以有利于平民不利于武士的方式,而且是以有利于地主而不利于自耕农的方式解决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英)威廉·比斯利《明治维新》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明治政府处理乡村问题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地租改正法的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视角,指出其直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