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制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A. 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 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C. 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 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出现的原因是
A. 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B.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C. 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在农村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吹响了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建设之路,它以川皖为试点进而推广全国,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这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 国家实行减免农业税政策
D. 鼓励个体、独资和“三资”经济发展
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八字方针”的实施
B. 文革的破坏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D. 自然灾害的发生
阅读下表分析,引起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年与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 | 1.5% | 0.7% | 72% | 7% |
1957年 | 33% | 56% | 8% | 3% | 7%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苏联的支援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