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29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材料二:1932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A. 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 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 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 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A. 股票投机过度
B.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
A. 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 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 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 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 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 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 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D. 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 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 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 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9世纪末《申报》报道:“(洋人在中国开矿时)惟是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矣,倘有开矿之举动,则日是山也,或有关乎某处之来龙,是川也,或有碍于某处之地脉,多方阻挠,不使其兴工。”该现象反映出
A. 盲目排外成为社会主流
B. 风水理论成为反洋工具
C. 民族工业步履维艰
D. 中西文明激烈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