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耕作方式比较落后
B. 黄河治理不够到位
C. 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D. “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清乾隆时期,广东、湖南、安徽等不少南方省份纷纷出现了“租田者不输租”的现象,为此地主向佃户收取地租抵押金,租约期满后视具体情况返还。这反映了
A. 清初土地兼并严重
B. 佃农身份地位提高
C. 佃农风险意识增强
D. 江南小农经济衰退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 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D.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A. 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B. 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C. 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D. 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
汉唐时期,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
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 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我国的土地税可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国家开始征收土地税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B. 不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C. 开始出现私有土地
D. 使土地私有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