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材料三 “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止行亲属礼
——明太祖朱元璋诏令
材料四 豪富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杖六十。每名计一日追给雇工钱六十文。
——据《明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
(2)材料二反映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材料一的现象与这一观念有何关系?
(3)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何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谕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今虽禁海,其私自贸易何尝断绝?今议海上贸易不行者,皆由总督、巡抚自图便利故也”:道光十年(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这说明当时
A. 英国在中国贸易畅通无阻
B. 清廷放弃实行海禁政策
C. 广东是当时世界贸易中心
D. 海禁政策并未严格执行
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
A. 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 自然经济在元朝开始解体
C. 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
D. 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已形成稻田、棉田各半的格局。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法国的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称赞清朝前期出现“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评价,正确的是
A. 我国实现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B. 我国经济领先于世界发展趋势
C. 我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强国
D. 城市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客观上反映了
①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②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④统治者扩大对外交往的强烈愿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