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屯田制
D. 摊丁入亩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 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
C.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灭亡之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但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 法家思想构成了新儒学的核心
B. 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思想专制的原则
C. 秦代的严刑峻法被历代承袭
D. 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民本”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