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史上,有两次对外开放。一次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开放,一次是1979年以后的开放。两次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的行为
B. 都有由东南沿海向政治中心地区发展的趋势
C. 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
D. 都主要体现世界经济发展对中国的要求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指出,新中国在60年代的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这种政策反映了政府
A. 依然严格地执行计划体制
B. 强调消费资料的政策调整
C. 物资管理引进市场调节机制
D. 利用对外贸易解决供应不足
有关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日本侵略者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
B. 国民政府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围剿
C. 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大败侵华日军
D. 中共发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
徐中约说:“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最能体现文中所述的中国历史时期是
A.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B.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C.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
D.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A.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 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 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 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
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这些现象
A. 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
B. 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
C. 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D. 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