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 农具与技术的改进
C. 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 夏商周 | 秦汉 | 魏晋 | 宋元 |
称谓 | 臣、人、众、野人 | 夫、仆 | 田客、部曲 | 佃客、庄客、农户 |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10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立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四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1)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什么政策的产物?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张伯伦真的给英国和欧洲带来了和平吗?为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4)依据材料四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5)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随着其综合国力的上升逐步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他提出这项原则的理由。
材料二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三 1935—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美国又于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依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在1935—1941年间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A. 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
B. 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
C. 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