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般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般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

 

 

(1)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2)梭伦改革中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靠门第的世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分享政治权力的途径。 商鞅变法规定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和耕织,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 (3)含义: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作用: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4)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都顺应了历史潮流,都获得了成功,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解析】 试题(1)结合材料内容可直接回答问题;(2)从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中找出限制贵族特权,实现社会公平的事例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坏井田,开阡陌”的含义是指废除井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其作用是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4)从材料三中的文字内容不难得出它描述的是均田制,北魏最先推行均田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综合上述材料可以找出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即都顺应了历史潮流,都获得了成功,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求御外之术,唯有力图自治,修明前圣制度,勿使有名无实;而于外人所长,亦勿设藩篱以自隘,斯乃道器兼备,不难合四海为一家。

——《李鸿章》

材料二  严复说:“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政治家、革新家大久保利通说:“英、美、法等国的开化,高我数层,(日本无论如何模仿)也望尘莫及,我认为德、俄两国必有很多东西可以成为我们的准绳。”

——《明治维新史》

材料四  康有为说:“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康有为向皇帝提出改革方案:政治方面要求“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提出“道器兼备”的含义。实践的结果又如何?

(2)材料二中严复提出的“治标”和“治本”的含义各是什么?与李鸿章提出的“道器兼备”相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治家主张效法德、俄,而康有为主张中国应“以日本为图样”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

(1)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士主张的相同之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

——《史记·秦本纪》

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评价。

(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2001年“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印尼巴厘岛、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印度孟买等地制造了大规模恐怖袭击,一次次向无辜平民挥起了屠刀。

材料二  当今世界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材料三  2008年以来,除中东地区外,巴尔干半岛政治事态的发展尤其让人感到不安: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8月南奥塞梯危机爆发。……避免新的大规模冲突的爆发,维持较长时期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世人面临的艰巨任务。从南奥塞梯危机中,人们已感受到时下的美俄关系已经开始透出的浓烈“新冷战”气息。

——新华网

材料四  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联合国——美国:不听话的后果》。(见下图)

(漫画说明:警告牌——小心鲨鱼,别怪我们没有警告过你!美国:救命啊!联合国:救命可以,不过我们得先谈谈)

(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说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四加以说明主题形成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影响当今世界主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