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

B. 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 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隔绝状态

D. “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

 

A 【解析】 根据材料“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可知马克思强调的是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了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A选项符合题意。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列强对华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C选项排除。马克思说的“暴力”指的是中国在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走向了近代化,D选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増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B. 残酯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 商品经济荣冲击农业生产

D.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查看答案

宋仁宗曾说,天下之事若都由君主决定,有错误都很难更正。不如众人商议,亦宰相执行,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台谏可以指出,改正起来也容易。据此可推知

A. 君主专制下也有理性精神

B. 宰相掌握国家的最高行政权

C. 宋代政治上实行集体决策

D. 古代政治制度开始出现转型

 

查看答案

学者李泽厚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關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B.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C. 二程倡导“格物致知

D. 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者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禄”,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俸养,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这表明稷下学宫

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B. 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

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D. 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给般人民以恰好满足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材料二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三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1)以上材料反映了历史上的哪三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

(2)试从材料一、二的改革措施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是怎样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的。

(3)材料二中“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怎样的作用?

(4)材料三中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哪种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5)试分析说明材料所反映的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