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由此可见,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 严厉抨击君主专制
B. 讥讽士人不学无术
C. 强调经世致用
D. 主张工商皆本
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要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
A.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B.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C.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欲望
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新会知县。其时,新会为“广藩巨邑,素号难治”。丁积积极提倡洪武礼制,挑选耆老教导百姓,又召集游手好闲者到县衙,每天读朱熹编纂的启蒙读物《小学》,并为他们解说。民间有信巫信鬼的陋俗,丁积毁淫祠、禁妖巫,对节烈义士极力表彰宣传。他还规定婚礼标准,不准“超前”消费。宫中受宠太监梁芳的弟弟梁长横行乡里,高利盘剥,强索过倍。丁积将梁长的高利贷借据全部烧毁并将其逮捕下狱,使权豪们再不敢胡作非为。当时百姓为赋外增加的“月供钱”所苦,甚至有贫困人家被逼卖儿卖女。丁积明令将其废除,并下令除正常赋税外,不得再向百姓收取一文钱。《明史》和《宁都直隶州志》为其立传,以记述其生平功业事迹。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模范知县丁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积治理新会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丁积受到后世推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