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19世纪晚期,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德两国经济发展迅速,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不同
B. 占有海外殖民地多少不一致
C. 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态度不同
D. 国内政治状况存在较大差异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813年,英国议会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国会又于1833年完全取消了该公司贸易业务,把它变成了一个“受国王委托的”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政治军事和行政机构,期限为20年。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B.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英格兰的技术发明在17-18世纪之交已经蓬勃发展,制铁人达比解决高炉冶铁燃料问题的炼焦炉等,1733年技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同年木工怀亚特发明了第一台纺纱机。1765年,钟表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
B. 科学理论带来技术发明
C. 教育发展推动文化普及
D. 技术发明源于生产实践
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A.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 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 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