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大一统专制统治形成以后,历朝都实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大一统专制统治形成以后,历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思想家一般都认为,发展商业将会动摇“农本”,因为商业不生产物质财富,反而会导致财政收入的流失。再者,商业发展也可能破坏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威胁国本。与之同时,商业发达也可能使道德倒退,因为工商之民善于欺诈,形成社会上的重利风气和拜金风尚。史家王家范认为,以上未见得是朝廷“抑商”的真实动机。在列国纷争的先秦,商人也曾风光无限,出现了范蠡、计然、白圭等大商人。但到秦汉以后,史书上难再找到有名有姓的大商人。这种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主要是为了防止任何有可能构成对专制集权统治具威胁的集团性社会势力形成。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有重农抑商主张,这种思想主要来自基督教会。他们宣扬物质财富将危害精神幸福,因此竭力反对以盈利为本的商业行为。基督教的重农抑商思想,除了精神层面的因素,再有,就是商人以末致富,甚至达到权倾王侯、富可敌国的地步,显然威胁到了教会权威。教皇具有超越一切世俗政权的权力,但欧洲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权却常面临内外双重威胁。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欧洲长期小国林立,相互征伐,教皇与世俗封建主之间明争暗斗,大小君主必须通过发展工商业壮大力量。一些日常用品、奢侈品及战略物资须借助于国际贸易才能互通有无。各个王国内部的封建贵族也得仰赖商业发展壮大自身力量。看看中世纪以来各类集市在领主们保护下遍布欧洲大陆,就可知世俗政权对待商业的态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骋骋《重农抑商:何以东西方结局大不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6世纪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在东西方的不同走向及其原因。

 

 

(1)相同点:立足维护自身统治;维系封建道德规范。 不同点:中国维护专制皇权的需要;西方维护教会权威的需要。 (2)走向:东方:中国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西方:西欧国家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得到强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 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人文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特殊地理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的异同点和16世纪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在东西方的不同走向及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东西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目的的异同点,根据材料中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任何有可能构成对专制集权统治具威胁的集团性社会势力形成”“商业发达也可能使道德倒退”和“基督教的重农抑商思想,除了精神层面的因素,再有,就是商人以末致富,甚至达到权倾王侯、富可敌国的地步,显然威胁到了教会权威”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相同点;根据“主要是为了防止任何有可能构成对专制集权统治具威胁的集团性社会势力形成”“就是商人以末致富,甚至达到权倾王侯、富可敌国的地步,显然威胁到了教会权威”等信息,也可以分析得出不同点。 (2)16世纪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在东西方的不同走向,联系所学可知中国固守重农抑商政策;联系所学并根据材料中的“各个王国内部的封建贵族也得仰赖商业发展壮大自身力量”可知,西欧国家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其原因应当结合所学,从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外贸政策,西方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环境等方面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IMF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IMF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3.65%升至6.19%, 2013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本质上反映了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

B. IMF的运行机制

C. IMF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大

D. 中国经济势力大增,影响力扩大

 

查看答案

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这一现象反映了冷战

A. 重点是对第三世界的争夺

B. 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

C. 形式上意识形态之争明显

D. 本质上仍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 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 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查看答案

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

A. 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

B. 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

C. 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 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

A.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

B.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

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