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因为
A. 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 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 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 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唐代宗最初设置的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只是在禁中掌管军机文书。宋代枢密院成为主管军事事务的最高机关,其长官枢密使与中书省的同平章事等合称为“宰执”,共同负责军国政要。这表明宋代
A. 中枢机构适时进行革新
B. 枢密院地位明升暗降
C. 统治者治国重文轻武
D.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A. 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 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 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礼即不同等级的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差异,不得僭越;乐是指通伦理,和天地,养万物,化异同,成天下。由此可见,礼乐制度旨在
A. 稳定社会秩序
B. 强化血缘伦理
C. 宣扬天下共主
D. 提倡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