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领,随着西班牙和匈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被占领,随着西班牙和匈牙利加入轴心国阵营,情况变得日益明显:西方列强必须和苏联联合起来,以便制止进一步的侵略。……3月21日,苏联政府提议召开六国(英国、法国、苏联、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会议,商讨对付以后侵略的措施。伦敦答复说这一建议“为时过早”,因此,它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落实。……1939年4月15日,张伯伦与苏联人谈判。但斯大林的疑虑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不断增长。他越来越怀疑,西方外交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德国转而向东方扩张,反对苏联……1939年夏,苏联与西欧两大强国的谈判破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前西方列强与苏联未能实现联合的原因。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中国政府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公开声明,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坐下来同美国政府谈判,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方针。我们注意到尼克松总统在来华前的讲话中也谈到,“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

(编者注:1972年2月21日上午9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这是周恩来当日在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如何才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中美两国间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3)综上,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原因:西方列强“祸水东引”的企图,斯大林的疑虑心理。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3)因素: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间的信任度、国际局势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中“为时过早”“斯大林的疑虑随着轴心国在西班牙、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节节胜利不断增长”得出原因:西方列强“祸水东引”的企图,斯大林的疑虑心理。 (2)根据材料中“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3)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间的信任度、国际局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术界大多倾向于将“五四运动”做狭义与广义两种区分,并认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包括了“新文化运动”,或者将两者替换使用,或者使用“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词来代称这一时期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事情。然而,笔者认为虽然“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都是针对时代难局而产生的救亡运动,但是两者并不能被认为是同一回事。

——刘新庆,尚贺兵《时代的救赎:两种不同的时代救亡方式——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辨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事件的性质角度看,你如何理解“两者并不能被认为是同一回事”?

材料二:文艺复兴完全是个“洋名词”,胡适在1917年正式把这一名号安在“五四”头上。(编者注:这里的“五四”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间从1915到1923年。)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大家在撰文时,也有意使用“文艺复兴”一词。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说:“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就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数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1949年以后,海外学界还在沿用“中国文艺复兴”的说法,但在中国大陆,它却较少被使用。……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新派人士很快就予以接受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五四运动(广义)在对待古代文化上的主要差异。

材料三: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说:“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以纪念“五四”为契机,毛泽东深刻地思考了自“五四”以来20年的革命发展道路,特别是总结了两次国内战争的经验,写下了《新民主主义论》……就是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充分论述了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并把它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联系起来观察……“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彭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5)简要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理解。

(6)综上,你认为影响对历史事件解读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我们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两件事实之间,隔着一大段,把他们联络起来的一切涉想,自然有些也是多多少少可以容许的,但推论是危险的事,以假设可能为当然是不诚信的事。”这段论述表明作者

A. 追求客观的史学

B. 反对一切推论与联想

C. 重视史料的分类

D. 倡导“二重证据法”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中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孙中山则认为曾国藩“不明春秋大义”、“汉子孙不肖”。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评价,这说明

A. 完整的历史人物是通过历史评价呈现

B. 社会环境与评价者主观动机影响评价

C. 只有基于详实的史实才能有正确评价

D. 综合多种历史评价就能确认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下图为清政府于1902年在天津东北角成立的官银号(后改组为直隶省官银号),由银号向工厂拨借资本,成为北洋实业与直隶早期近代工业创兴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柱。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A. 重视对天津地区经济开发

B. 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

C. 全力扶持民族企业的发展

D. 保护民营银行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八国联军侵华时,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南方数省督府拒绝参战,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东南互保。对这件事的评论,传统观点认为张之洞一派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是一种卖国行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东南互保运动,保护了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避免于义和团与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又有学者认为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据此可知,关于“东南互保”的认识

A. 研究者都持否定与批判的态度

B. 缺少从世界视角的观察与分析

C.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 后来学者研究比先前观点可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