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早期,德意志的工业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国。在相当长时期内,在产品上打上“德国制造”的字样是英国方面的要求,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这可能是低档产品。然而,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年的时间,以迅不可挡之势跃入西方强国的前列。就工业生产而言,德国在1874年已超过法国,1895年又超过英国。非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还在世人面前竖起追求卓越、精于制造的形象。“德国制造”从此成了制造精巧、质量优良的标志
——据郑寅达《德国史》
材料二 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十四万个。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设的共同成果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授权政府“对于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这表明美国
A. 推行利己主义外贸政策
B. 强化政府干预经济职能
C. 积极维护公平贸易原则
D. 借助WTO规则维护权益
在苏联,1928年1公担裸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 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B. 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C. 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D. 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在启蒙运动期间,沙龙、图书馆、咖啡厅都成为传播新思想的有效渠道,为逃避追查,出版的启蒙著作有许多用的是笔名、假出版社和假印刷地点,甚至有不少书籍还标明是在“北京”印刷的。可见当时的法国
A. 言论自由的环境渐趋成熟
B. 启蒙思想日益为民众接受
C. 大众传媒尚远离民众生活
D. 崇尚中华文化已蔚然成风
按罗马法律规定,一项交易的完成,必须经过多种郑重的仪式,才能造成一定的法律事实,实现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在这过程中,即使是忽略了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会导致整个交易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A. 主要调节财产和民事纠纷
B.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 基本上是旧有习惯的沿袭
D. 繁琐的程序缺乏合理性
在美国拍摄的电影中,1952年的《撤离地狱》把解放军描写成人间地狱的制造者,1962年的《诺博士》塑造了醉心于发动核战争的中国人形象,而在2009年拍摄的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中,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避难所。美国电影中“中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 求同存异方针成为国际外交准则
B. 中西方意识形态已逐渐趋同
C. 中美两国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发展
D. 美国电影不断摆脱政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