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 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1892年,薛福成在他的日记里,比较了近代中西工业发展差距甚远的原因,提出“如有能制造新奇便用之物,给予凭单,优予赏赐,独准利息若千年,不准他人仿制”的见解。这一见解旨在说明
A. 中西方工业发展差距明显
B. 利用专利保护促进工业发展
C. 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D. 通过政府奖励推动技术进步
14世纪末,欧洲市场利息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已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
B. 金银大量流人
C. 货币购买力下降
D. 世界市场形成
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
A. 限制商业活动
B. 加强商业监管
C. 抑制商业兼并
D. 鼓励商人竞争
宋初,由于官方对茶叶经营权的垄断,用来“市蕃夷之马”的茶叶已无法满足西部少数民族对茶叶的需求,直接滋生了商贾对茶叶运之边地转卖的走私活动,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由此可知,这类走私活动
A. 损害了宋朝的财政收入
B. 加重了少数民族的负担
C. 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
D. 不利于宋朝的军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