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 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
B.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 西周的宗法制
D. 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
(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1923年秋,苏联经济陷入了低谷,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有些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应该加强经济计划以同资产阶级的破坏做斗争。这一主张
A. 反映了阶级斗争的严峻形势
B. 折射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C. 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
D.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直到18世纪的欧洲,自然科学主要是神学的附属和部分社会上层人士的爱好和特长。19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工程和应用类科技的研究人员广泛增加。这种变化主要说明了
A. 人文主义催生近代自然科学
B. 近代自然科学源于宗教神学
C. 应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