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

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

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

C.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

D. 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D 【解析】 题干中的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其监察对象是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而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则是负责治理地方的主要官员,所以刺史制度设置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 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 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 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 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诸侯称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这反映了

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 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

B.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 西周的宗法制

D. 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辄。……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史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及其对待民众的举措。

(2)材料二中张之洞分别评价了古代两次著名的改革。你如何看待他的评价,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后不满意旧的用人制度,坚持从契丹、汉族和其他民族中选拔称职的官吏,而重用汉族官僚则是其改革用人制度的核心所在。她以战略家的眼光,决心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其中韩德让(赐姓耶律,名隆运)已经成为当时统治集团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当时,辽朝守旧派势力“雄强”,他们“拥兵握政,盈布朝廷。……内外震恐”,是当时契丹社会发展的逆流。萧太后利用汉官韩德让“易置大臣……夺其兵权”,排除了守旧派贵族势力对新政的阻挠。以法治吏,推进廉政建设,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摘编自张宏等《浅析辽朝萧太后的治国方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朝萧太后吏治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