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小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人口膨胀的压力
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 井田制的瓦解
D.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战国时代的各国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推广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题文)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C.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对商业的不重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挟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三个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