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四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F1为阻力,F2为动力)

材料五 

(1)读材料一图片,回答材料一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3)材料三中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4)材料四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5)材料五表格中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我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原因: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如答“交通便利”等其他符合题意的,酌情给分)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 (3)有利客观条件: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①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②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任选1个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5)经济结构变化: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 社会变化: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1)第一小问,由图示“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主要考查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第一小问,结合苏修额,在列强的侵略下,我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第二小问,清政府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 (3)由时间“1912年后到1922年”,近代民族企业短暂春天的原因,联系所学,可以从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归纳。 (4)第一小问,从图表来看,F1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可以从三座大山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考查的是学生独立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看法的能力。荆棘”机遇”并存,要从当时的背景,作用,发展的曲折等方面回答。 (5)第一小问,从构成来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发展来看,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到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第二问,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织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工受值。”

材料三  :1、“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雍正帝

2、清乾隆年间规定:“凡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具发边卫充军。”

3、“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城市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两个城市有了哪些变化?

(2)材料二表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成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新闻出自那一时期?

A. “大跃进”时期

B. 土地改革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查看答案

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查看答案

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杜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