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逢甲(1864-1912)一生有诗约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逢甲(1864-1912)一生有诗约1700多首,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山村即目》、《秋怀》、《纪梦二首》、《百字令》、《竹枝词》、《离台诗》、《天涯》、《元夕无月夯、《愁云叭、《春愁》和前后《秋怀》等,对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卖国行径,全国同胞纷纷杭议。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丘逢甲曾为此“刺血三上书”(《议重送颂臣》)。满纸血泪他在、秋云中写道:“愁云极目昼成阴。飞鸟扰知恋故林破碎河山收战气。飘零身世损春心,”又在《病中赠王桂山》中写道:“未报国仇心未了,枕戈重与赋无衣。”在丘逢甲的诗中,诗人还满怀激情地赞硕文天祥、郑成功、俞大献。诗人在《牡丹诗》中借敢于违件武则天帝旨、拒不开放的洛阳牡丹。讽刘慈禧的专横.歌颂“戊戌六君子”的“不媚金轮”。他在《秋兴》中写道:“割地奇功酬铁券,周天残焰转金轮后足玉树仍歌舞,前席苍生付鬼神”。丘逢甲提出“以重开诗史作雄淡”,在他的作品中也写有不少这类诗作,如“唤起同胞一半人,女雄先出唱维新修阴教强黄种,体把平权笑白民”“黄人尚昧合群理,诗界差存自主权”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初定南京。于是他写了《谒明孝陵》四首,热情地歌颂了辛亥革命。1916年诗人有《感事》一首云:“盖世袅雄一讣来,愚而自用及身灾”。

——摘编自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逢甲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丘逢甲诗作中概括其思想品格。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清政府腐朽卖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维新变法的兴起,但被顽固派镇压;男女平权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和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 (2)品格:痛斥帝国主义侵略,富有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中国人民反帝,收复失地,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揭露清政府腐朽卖国,批判袁世凯复辟帝制,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宣传新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讴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解析】 (1)根据材料“以怀念台湾和感愤时事之作最为突出。……对于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卖国行径”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腐朽卖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歌颂‘戊戌六君子’的‘不媚金轮’。”可知维新变法的兴起,但被顽固派镇压;根据材料“唤起同胞一半人,女雄先出唱维新修阴教强黄种,体把平权笑白民”可知男女平权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初定南京。……1916年诗人有《感事》一首云:‘盖世袅雄一讣来,愚而自用及身灾’。”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和清王朝的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 (2)根据材料“未报国仇心未了,枕戈重与赋无衣。”“诗人还满怀激情地赞硕文天祥、郑成功、俞大献。”可知痛斥帝国主义侵略,富有爱国主义情感;鼓励中国人民反帝,收复失地,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根据材料“割地奇功酬铁券,周天残燄转金轮。后庭玉树仍歌舞,前席苍生付鬼神。” “盖世袅雄一讣来,愚而自用及身灾”可知揭露清政府腐朽卖国,批判袁世凯复辟帝制,敢于向旧势力挑战;根据材料“唤起同胞一半人,女雄先出唱维新。要修阴教强黄种,休把平权笑白民”“歌颂‘戊戌六君子’的‘不媚金轮’。”“于是他写了《谒明孝陵》四首,热情地歌颂了辛亥革命。”可知讴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湾战争双方的战争准备和攻防作战不仅改变了战场环境的景观,也给环境带来了剧痛。在海湾战争中,双方从“沙漠风暴”行动起,都袭击了石油设施并造成了石油泄漏,美军空袭造成了数百万桶石油的泄漏;对海湾及沿岸生态环境的更大威胁来自伊拉克军的故意泄油行动。此外,美军对伊拉克28家炼油厂进行了轰炸。伊军则开始有选择地点燃科威特油井,以浓烟掩护其地面目标。大火产生的烟云面积达到1.5万平方千米,遮天蔽日并向东南缓缓移动,烟云降低了海湾地区的气温,造成了农业减产。海湾战争中美军350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1700件大型武器参与军事行动,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直接破坏了车队所到之处的沙漠地表;伊军则着手准备地面防御工事和雷区。更引人关注的是贫铀弹,贫铀是浓缩天然铀的过程中产生的伴生品,具有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中共发射94万发贫铀炮弹,战后美军档案称科威特和伊拉克战场至少有40吨放射性尘埃。国际红十字组织一方的研究,以在战场生活的平民为对象,通过绝症患病率的增加和婴儿先天缺陷率的上升,表明贫铀的辐射性并不容忽视。

——摘编自贾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

(1)根据材料,说明海湾战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战争与环境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王朝在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以后,为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文帝即位当天立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三公“参议国之大事……无其人则阙”,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管理宫廷内部事务,全是宦官;真正负责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五省之外,设御史台掌监察;都水台掌水利。隋炀帝大业三年,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内外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内外官员的控制和纠察。……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进行废除。

开皇三年,文帝正式下令停止州郡中正官品评人物之权,同时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后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地方官的品级。同时还并省诸郡。官吏任用方面,隋更确立制度,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进士、秀才等科,有的虽是沿袭前代故事发展而来,但至此已发生质变。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官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官制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材料,从“中外关联”的角度简要概述18501900年间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教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铁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材料三  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准“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我们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A. 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 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 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 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