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
A. 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 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 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 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
A. 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
B. 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
C. 对苏联即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
D. 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
B. 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
C. 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
D. 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六国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 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 中西观念存在冲突
C. 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 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 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B. 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C. 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 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