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B. 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C. 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D. 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挈比古今中外度量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有40多项。北洋政府此举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 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 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 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 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 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
A. 有助于推动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 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 有助于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
D. 能够奠定西欧联合的基础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条件
B. 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 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主张通过对货币供应的管理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1976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二战后至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A. 二战后,经济进入20年的快速增长时期
B.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C. 20世纪70年代初,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D. 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复苏并低速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