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宣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A. 欧洲文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欧洲殖民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等为目标
C. 欧洲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 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 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他与商人马修·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 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 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 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 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下列哪两个国家
A. 葡萄牙与西班牙 B. 英国与西班牙 C. 英国与荷兰 D. 英国与法国
新航路开辟后许多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涌现。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可可,以及当时各种鲜为人知的蔬菜瓜果,如花生、向日葵、西红柿、辣椒、南瓜、菜豆、菠萝等,在16世纪中叶后,通过各种渠道传至旧大陆各地区。这说明在欧洲发生了
A. 商业革命
B. 价格革命
C. 经济危机
D. 商业危机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发昌机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