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

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格。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4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多

13000

75

1625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

(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3)甲午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原因是什么?

 

 

(1)原因: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 影响: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 (3)发展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可知,宗法关系的存在;概括材料“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可知,小农经济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影响:结合社会原因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影响,如宗法关系的存在,外来势力很难进入;小农经济束缚了自由劳动力;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背景:结合申报报道时间,考生主要结合经济因素,从内外两个角度作答,如果学生基础较好,可给合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作答。如:内因: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释放了大量女性自由劳动力;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外因:外国资主义经济入侵和外来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传入打破中国女性原有的生活状态等。 (3)发展状况:从表格数据可知,1869-1919年新办民族工业总数、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平均每年设厂数和年均新增资本皆在上升,故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过程中的诱导;甲午海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苗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

——(南宋)华岳《田家·其三》

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3)“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商业是农业的辅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土地制度?春秋战国时,这一土地制度在所有关系上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唐朝经济形态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这种新经济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 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 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查看答案

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资本侵入    B. 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 官僚资本的重压    D. 资本家不支持政府

 

查看答案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民族工业的内迁

B. 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C. 国际交通线打通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