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

——摘编自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世纪,英国许多新城市并不是在原有的封建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矿业资源丰富的城镇、工矿区,借助便捷的运河、港口、铁路的交通优势,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无家可归的农民产业工人,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城市的繁荣则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商品批发、运输业、仓储、旅店等商贸服务业,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初步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象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摘编自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与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发展相比,指出英国城市化特点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1)发展特点:城市商品化程度较高;城市范围扩展;市镇增长较快;以成人男性的劳动力为主;吸纳大量外来技术人员;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出现;全国多行业的生产贸易中心。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税制改革,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临近全国粮食生产中心地区;土地兼并严重;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2)不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技术进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信贷业务,商贸服务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的出现。 主要原因:苏州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解析】 (1)发展特点:根据“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得出城市商品化程度较高,城市范围扩展;根据“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得出市镇增长较快;根据“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得出以成人男性的劳动力为主;根据“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得出吸纳大量外来技术人员;根据所学,明清时期苏州城市出现新的经济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交通便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税制改革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2)不同:根据“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得出在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工业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根据“资源、区位、交通优势的组合优势形成经济集聚的强大能量,呼唤着一批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英伦大地”得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则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推波助澜”得出技术进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得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主要原因:可从苏州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英国进入工业文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亚洲各国人民成功地采纳西方的科学技术时,当社会主义国家放弃其计划经济和一党制的政治制度时,这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抗的问题。在第三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日益增长的对所有外来模式的幻想破灭感,但这种破灭感只留下了一个真空:没有统一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这反映出

A. 多极化趋势下对全球文化趋同现象的挑战

B.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模式的相互借鉴

D. 全球化趋势下的不同地区的文化冲突增多

 

查看答案

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这些措施

A. 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

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

D. 推动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15~17世纪,欧洲水轮、风车的制造和控制、使用,冶金、纺织、玻璃和眼镜制造、钟表制造等行业,都有较快的发展。这些行业较快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 推动了欧美国家殖民扩张的进程    B. 为近代科技创新提供了技术条件

C. 成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科技基础    D. 为近代代议制确立创造政治环境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

A. 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    B. 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

C. 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    D. 罗马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

 

查看答案

(题文)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到:“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

B. 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C. 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