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ˋ文的形式ˊー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他旨在
A. 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B. 废除格律诗推广新诗体
C. 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D. 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科波菲尔》
C. 《日出·印象》
D. 《等待戈多》
某位发明家“在1877年创造他的一项发明时,发文提出该发明可以有10种用途。它们包括保存垂死的人的遗言,录下书的内容让盲人来听,为时钟报时以及教授拼写等”。该发明是
A. 莫尔斯的有线电报机
B. 贝尔的电话机
C. 伊斯曼的电影放映机
D. 爱迪生的留声机
“实际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对自然界的这种解释
A. 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
B.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发展
C. 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D.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
康德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已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这里的不成熟是指
A. 敢于认知,敢于摆脱权威的引导
B. 没有质疑、批判的主观愿望和行动能力
C. 有勇气地运用自己的理性
D. 摆脱神学对人精神的束缚
有学者研究认为,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十八世纪则不同,欧洲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却是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反映了欧洲
A. 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
B. 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C. 宗教改革运动影响深远
D. 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