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札记·中庸》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  “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其次以政焉、导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化之弗变,导之弗从,伤义以败俗,于是乎用刑矣。”

——《孔子论语一刑政》

材料四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五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醉,勇者弗敢争,判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賤必賞,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韩非子·王道》

(1)归纳材料一、二、三中儒家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四、五总结韩非子的治国理念。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1)①材料一:政事的兴衰,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②材料二:儒家在治国理念上主张仁政或德政,强调用道德教化去治理百姓。③材料三:孔子主张先礼后刑。 (2)强调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同时也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3)同:都强调礼法并用。异:儒家先礼后法,以礼为核心;法家以法为主,辅之以礼。 【解析】 (1)分析材料一可知,孔子认为: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概括可得出材料一认为,政事的兴衰,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明。分析材料二可知,孔子认为: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概括可得出材料二认为,儒家在治国理念上主张仁政或德政,强调用道德教化去治理百姓。分析材料三可知,孔子认为:圣人治理教化民众,必须是刑罚和政令相互配合使用。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来统一思想,其次是用政令。用刑罚来教导民众,用刑罚来禁止他们,目的是为了不用刑罚。对经过教化还不改变,经过教导又不听从,损害义理又败坏风俗的人,只好用刑罚来惩处,概括可得出材料三中孔子主张先礼后刑。 (2)依据材料“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醉,勇者弗敢争,判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诚有功则虽疏賤必賞,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结合所学可知,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同时也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 (3)结合上述问题的作答可知,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相同点是都强调礼法并用。不同的是儒家先礼后法,以礼为核心,而法家以法为主,辅之以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 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C. 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

D. 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B.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C. 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D. 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查看答案

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

B.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C. 量子力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D. 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吴虞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文章,将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与专制制度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加以批判,指出家族制度是专制主义的根据,两者均以孝的伦理原则为核心和联结纽带,且与忠、礼等伦理观念结合,最终把中国变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以上言论意在

A. 揭示专制制度根源

B. 否定社会伦理道德

C. 阐释儒家伦理体系

D. 剖析传统家族制度

 

查看答案

胡适在《谈新诗》中写道:“初看起来,这都是ˋ文的形式ˊー方面的问题,算不得重要,却不知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由此可知,他旨在

A. 废止文言文而推行白话文

B. 废除格律诗推广新诗体

C. 打破旧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D. 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