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西汉时期

D. 明清时期

 

C 【解析】 试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代田法,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於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特别是它具有 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所以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 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 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 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

A. 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 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 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 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 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 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遗存

 

查看答案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灵魂人物,但两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对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一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的梦想。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本来是启蒙时代重要的思想成果,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伏尔泰没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材料二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与卢梭两人成为“冤家对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与卢梭两人争论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