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

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农村商品经济发达

D. 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B 【解析】题干大意是:一个妇人每天纺棉三两,一个月能够纺出二匹布,连续纺织几个月,可以提供几个人的生活用度,剩余的或者换成钱来买米,或者缴纳赋税。题干信息并未就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展开论述,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这是其封闭性的体现,但从“换钱易粟”来看,小农经济又有对外交流、交换的成分,并非是完全封闭的,故B项正确。仅仅从一个个例无法看出商品经济是否发达,故C项错误。家庭手工业一直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仅仅从题干无法看出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乘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 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 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 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 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查看答案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

 

A. 经济形态的变革

B. 耕作方式的变化

C. 工具材质的革新

D. 灌溉动力的改变

 

查看答案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以下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 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 西周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西汉时期

D. 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四川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

A. 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B. 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 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 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