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元丰三年,对职官制度作了改革。宰辅制度恢复了唐三省制规模,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派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派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实际上权归中书。据此可知元丰改制
A. 完全恢复了隋唐三省六部制
B. 消除北宋冗官、冗费、冗兵问题
C.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载:“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由此可知,班固
A. 推崇重农抑商政策
B. 有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
C. 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D. 主张商品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可见,作者强调
A. 专制统治的必要性
B. 唐室政治的合理性
C. 地方政府的独立性
D. 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题文)在北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政府征收的商税只有四百五十万贯;到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即增加到二千二百万贯,五十年左右增加了近五倍。据此材料最能说明
A. 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 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C. 北宋商业繁荣
D. 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 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B. 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C. 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D. 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下表是唐代一些文人墓志铭内容的节选,据此能够认定这些文人都
人物 | 墓志内容 |
沈志文 | “求我师于周孔,无涉异端” |
王弘 | “兼忘聃释,大归儒首” |
房凛 | “儒为德本,德实教源” |
A. 尊崇儒学
B. 崇尚无为
C. 力促三教合流
D. 对现实政治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