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强调:“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可以说明
A.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历史诉求
C. 诸子百家思想走向相互融合
D. 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的历史必然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两者的共通之处是
A. 主张克己复礼
B. 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C. 批判无道君主
D. 认为“人性本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分封制和郡县制
C. 宗法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据说西汉都城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在“市”的中央设置亭楼,四面建有门、墙。由此可知西汉
A. 商业非常繁荣
B. 社会秩序紧张
C. 市场管理严格
D. 经营规模狭小
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常管宗室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大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A. 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B. 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C. 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D. 政务繁杂,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