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雅典政制》记载,从雅典王政时期以来,修宪共变更了11次。在宪法变更过程中,人民大众的权力一直在增长”,到了第11次修宪后,“人民使自己成为一切的主人”。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
A. 民主政治出现了多数人专制
B. 贵族和平民的纷争持续不断
C. 直接民主造成城邦动荡不定
D. 公民形成了牢固的法治观念
罗马征服歧视和虐待被征服的凯尔特人,于是强烈的不满弥漫于被征服者全境,统治阶级中有些人已经开始担优罗马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建议扩大被征服者的权利,这说明罗马法完善是由于
A. 社会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 统治阶级对民众权利的关注
C. 被征服者的不满与抗争
D. 扩张而引发的民族矛盾
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B.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A.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 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 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 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梭伦改革时“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这是因为
A. 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政治权力
B. 下层平民获得部分政治权力
C. 以财产资格代替部落血缘资格
D. 因债务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