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A. 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
B. 经济建设与国情的紧密结合
C. 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是因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材料反映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 为日本侵华战争辩护
B. 号召抵制美苏经济侵略
C. 敦促日本要正视历史
D. 希望美苏取消关税壁垒
下表为青岛啤酒厂1903—1949年间的大事记。由此可知,该企业
1903—1916年 | 1903年,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1906年,青岛啤酒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获得金奖。 |
1916—1945年 | 1916年,日本买下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政府于1922年收回青岛,但啤酒厂仍由日本人经营。 |
1945—1949年 | 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后,“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被国民政府派员接管经营,定名“青岛啤酒厂”。之后由于经济萧条,工厂生产每况愈下。 |
A. 在“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下创立
B. 产品享誉世界得益于北洋政府的推动
C. 再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D. 经营权更替受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有人认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也有人认为它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是一次有限革命。这说明
A. 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B. 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C.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
D. 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1876年冬,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赴英途中,他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和学习。该书出版后即遭到顽固派的攻击漫骂而毁版。这反映当时
A. 西方的民主政体不适合于中国
B. 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遇到阻扰
C. 清政府仍坚守传统的“华夷观”
D. 西方列强的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局制造诸事悉仿外洋办法,其委员、司事、学徒人等俱不论官阶,但照差事之繁简及资格之深浅,以定薪水多寡”。据此可知,江南制造总局
A. 具有近代企业的性质
B. 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
C. 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D. 悉仿外洋办法丧失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