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于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
B. 提高中央政有行政效率
C. 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D. 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
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
A. 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 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C. 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
D. 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唐朝的中书令
C. 明朝的户部尚书
D. 宋朝的三司使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时期 | 初唐 | 武则天 | 玄宗 | 肃宗至德宗 | 顺宗至武宗 | 宣宗至僖宗 |
宰相数目 | 63 | 151 | 59 | 63 | 96 | 98 |
科举入仕 | 5 | 31 | 22 | 21 | 69 | 86 |
科举入仕% | 7.94 | 20.53 | 37.29 | 33 | 71.88 | 87.76 |
A. 唐朝在科举制度之下,君主专制强化
B. 初唐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
C. 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增强
D. 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 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 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 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