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

《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

 

B 【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项B正确。选项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时间不符。选项C,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和亩产无关。选项D,小农生产主要指男耕女织,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但和粮食亩产关系不明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人口增长的需求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经济结构的变动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这一规定是下列哪一思想的体现

A.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B.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C.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查看答案

解缙十九岁中进士,后进翰林院,朱元璋对解缙“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他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纲常伦理成为治国手段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朱元璋有爱才如子情怀

D. 儒家思想重回正统

 

查看答案

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A. 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 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 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 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查看答案

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

A. 儒家仁爱和谐思想

B. 宋朝阶级矛盾尖锐

C. 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D. 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