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

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这说明

A. 立场决定历史解释

B. 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

C. 历史事实无法恢复

D. 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

 

A 【解析】 一战华工参战,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14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说明协约国和北洋政府由于立场不同,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的解释也不同,故A正确;文字记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排除B;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材料反应的不是历史记忆的修复问题,材料强度的是立场不同历史解释也不同,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 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 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 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 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查看答案

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所耳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

A. 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

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

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A. 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B. 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C. 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    D. 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

 

查看答案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C.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D.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 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D. 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