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调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下列方框中的文学作品属于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A. 汉赋
B. 唐诗
C. 宋词
D. 元曲
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候,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反映出当时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C. 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
D. 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
王定保在《唐摭言》中提到:“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喻显贵)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由此可知该制度
A. 打破了贵族特权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实现了社会平等
陆游《春晚即事》诗之四云:“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诗中所咏的工具是
A. 耧车
B. 水排
C. 翻车
D. 筒车
“它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它”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度
D. 皇帝制度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以前,史书大都私家著作,而典籍掌故,藏于秘府,私人很难参阅,修一代之史却需要参阅大量的资料。私家修史容易触犯统治者的禁忌和利害。唐太宗认识到只有政府控制修史,才能统一思想,扫除分裂割据的历史痕迹,多次劝诫大臣“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把前代兴衰作为经验教训,因而格外重视修史。唐太宗于贞观三年(629年)开始设立史馆,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并由宰相任监修,负责领导,又别调他官兼任纂修,下设修撰、司直,从事编纂工作,号曰史官。从此,纪传体正史的编纂大权由政府掌握。
“二十四史”中,有八部修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唐以后各朝沿袭此制,连续修史,使我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史料。而宰相监修制度使史学更多向政治靠拢,由于政治压力或个人的喜好,史官秉笔直书的原则往往受到挑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修史制度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