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唐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材料二  按照分权制衡理论,美国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是议会与司法机关的监督。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的发展,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正逐步演进为民众的民主监督,即借助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传媒,用社会舆论对行政机关形成压力,……此外,近些年来,美国行政机关还逐步加强了自身的内部监督制约,如建立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情报信息披露制度等。1978年,还根据《政府道德法》设立了政府道德署,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地位独立,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规范;审核和批准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道德行为附则;监督行政部门官员公开和秘密的财产申报的执行情况;审核总统政治任命是否有经济方面的利益冲突等。这些都对行政权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摘编自宋欢欢《美国监督机制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美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机制的认识。

 

 

(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机构独立化(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监察对象广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各级官员),监察范围广(凡官员之违法与不良行为)等。 (2)不同之处:分权制衡,通过司法机关、议会进行监督;民众的民主监督;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手段;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 认识:注重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强化民众监督意识;注重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 【解析】 (1)本问是特点。据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可知其特点是历史悠久;据材料“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可知其特点是监察机构独立化(或专门化、垂直领导)并日趋完备;据材料“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可知其特点是监察对象广泛,监察范围广;据材料“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可知其特点是源于和服务皇权;据材料“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可知其特点是成效有限。 (2)第一小问是不同之处,据材料“按照分权制衡理论,美国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是议会与司法机关的监督。”可知其不同之处是分权制衡,通过司法机关、议会进行监督;据材料“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的发展,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正逐步演进为民众的民主监督,”可知其不同之处是民众的民主监督;据材料“借助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传媒,用社会舆论对行政机关形成压力,”可知其不同之处是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手段;据材料“此外,近些年来,美国行政机关还逐步加强了自身的内部监督制约,…… 1978年,还根据《政府道德法》设立了政府道德署,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地位独立,”可知其不同之处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第二小问是认识,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其认识是注重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据材料二信息可知其认识是积极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和强化民众监督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认识如下:注重法制建设与宣传;注重道德教育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 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 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C. 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 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呐喊,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不用我们的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可见,辛亥革命

A. 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B. 推翻了多年的封建制度

C. 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意识

D. 思想启蒙有一定成效

 

查看答案

罗荣渠的《现代化新论》认为:“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B. 儒家伦理纲常的价值体系没有被打破

C. 中国社会结构没有重新分化组合

D. 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各自的代理人

 

查看答案

据《革命逸史》中记载,维新派的激进分子秦力山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只身赴天津求见义和团掌拳大师兄,痛陈变法之利害,结果被义和团斥为“二毛子”(清末称为洋人办事的中国人)。这反映出

A. 义和团对清政府革新失去信心

B. 普通群众缺乏国家意识

C. 西学东渐遭到底层民众的抵制

D. 维新派注重发动民众

 

查看答案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

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