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

《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应选A。B项中的“脆弱性”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错误,农业主要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D项中的“自给自足”材料中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昞(约370-440年),宇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以儒学见长。"独河西一隅自前凉张氏以后尚称治安,故其本土世家之学术既可以保存,外采避乱之儒英亦得就之传授。"刘昞十四岁时,投拜到博士郭踽的门下学习,固品行端雅、学业优异,深爱郭踽赏识。公元400年李暠割据敦煌,建立西凉,让刘昞主持经籍校勘注释工作,他读书著述里加勤魁。刘昞著有记载前凉张氏政权事迹的《凉书》)十卷,撰写了记载敦煌地区史地人物等西凉历史的《教煌实录》共二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实录体史书,又注释了《周易》《韩子》等书。公元420年,甸奴后裔北凉沮渠蒙进打败西凉,拜刘昞为秘书并请他在学馆中教授弟子。其子沮渠牧犍更尊刘昞为国师,令文武百官跟随刘昞学习经史。刘昞门生弟子遍及河西,"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魏世祖平定凉州,士民东迁,拜授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不久刘昞病逝。朝朝廷诏令:"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根据《《魏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说明刘昞能够"蔚为儒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昞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村料:在近代西方列强东侵的强烈撞击下,晚清的军事变革作为一种自然的回应,在逐渐兴起,其本质就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缩小乃至消除中国与西方军事上的差距,从而有效抗御列强的侵略,保障国家安全。以甲午战争失败为标志,晚清军事变革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甲午战前为第一阶段变革,随兴办洋务而起,因甲年战败而衰。主要内容包括推进陆军火器化;建立近代海军,加强海防;创办近代军事工业;革新军事教育等。甲午战争的失败,使30余年惨淡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也标志着晚清军事变革步入了第二阶段。由于《马关条约》及其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背上了极其沉重的赔款负担,国家进一步衰败,已无力再投巨资建设海军,因此,这个阶段军事变革的重点集中在陆军,最主要的内容是编练新式陆军和发展陆军教育。第二阶段的军事变革,因中央集权不断削弱,各省各自为政,非但未能有救增强国家的整体军力,反而为清朝的覆亡挖掘了坟墓。

——钟少异高炜《晚清军事变革及军事近代化为什么失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两次军事变革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两次军事变革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政府

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其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鳊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争约的历史考察》等

上表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主权的简要历程,蕴含了诸多信息。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西欧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了母国生产结构的专业化和商品化,促成了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并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与西欧海洋商业型和单一经济型的民族国情不同,古代中国,其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本质性变革不得不主要依靠国内市市场。然而,鉴于国内各地区的巨大差异,就海外贸易对国内市场影响而言,明清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外向型转化,但还是发生一些显著变化,如欧洲商旅、殖民者用白银交换中国的生丝、绸缎等产品。明代外贸中心已由宋代的广州转移到邻近江南发达地区的福建,且走私商港、岛屿也多在闵、浙近海岛屿。这些都表明,东南沿海特剥是江南产品适应了输出的要求,海外市场的拓殖刺激了江南商品性生产和经济货币化。到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占据出超优势,但结果更多的是生产商品化的扩大、市场化的深化,难以见到生产力质的突破和生产关系结构性的革新。似乎一切都发生在内陆国家农耕社会经济的藩篱内,地方社会的动机和要求匍匐在国家意志下。

——摘编白孙竞昊《明清地方与国家视域中的“海洋”》

材料二  :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改革开放初期,在我们力量不强、经验不足的时候,不少同志也曾满怀疑问,面对占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我们能不能做到既利用对外开放机遇而又不被腐蚀或吃掉?当年,我们推动复关谈判、入世谈判,都承受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我们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无疑是选择了正确方向。20年前甚至15年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今天反而是我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积极主动同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作斗争。这说明,只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不但能发展壮大自己,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台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对中、欧产生影响的异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当代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显著进步之处并说明其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