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 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可知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
B. 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
C. 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
D. 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二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 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
B. 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
C. 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
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
A.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B. 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C. 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
D. 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
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
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符合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
A. 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
B. 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
C. 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D. 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