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在位期间,宰相王旦曾言,都城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南宋高宗在位时,临安府有“珠子行人姓任者”,“其珠铺珠子,约十余万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已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经济成为主流 D.政府重商政策己初见成效
(题文)《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 土地私有的合理性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
A. 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B. 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C. 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D.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是商业中心
B. 繁忙的海外商运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D. 区域商帮的出现
“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
B. 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C. 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发展
D. 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