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A. 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 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 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 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 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 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
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 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 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 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下图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 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 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 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 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