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这材料旨在说明
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较小,几百乘战车几千人参加的战争已经算是大战争。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动辄用兵十万甚至数十万,战争规模越来越大,烈度越来越高。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 诸侯国数量的增加
B. 郡县制的逐渐推行
C. 各国对统一的渴望
D. 科技发展武器改进
礼起源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重视“礼”
C. 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 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世界局势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他们欧洲血统的美洲兄弟也统治了美洲.……三个历史进程一一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一一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和欧裔美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50-1914年世界局势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对其形成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在美苏冷战的大格局下,世界文明围绕着冲突与发展两条线索展开。就冲突而言,美苏两大集团的对抗虽然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但是双方在势力交错的敏感地带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危机.……发展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线索。西方国家走上了从复兴到发展的道路,而苏联阵营里的国家则从追随苏联的体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讲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格局下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发展”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上所述,简要说明你从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得出的历史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时间项目 | 1860 | 1894 | 1913 | 1920 | 1986 |
手工织布所占比重其中:农村土布 | 96.82 | 85.85 | 65.17 | 71.45 | 43.16 |
96.82 | 85.85 | 63.89 | 65.52 | 38.77 | |
机器制布所占比重其中:进口布 | 3.18 | 14.15 | 34.83 | 28.55 | 56.84 |
3.18 | 13.36 | 32.57 | 24.20 | 11.84 |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
| 钢(万吨) | 煤(亿吨) | 电力(亿千瓦时) | 石油(万吨) | 粮食(亿吨) | 棉花(万担) |
1952年 | 135 | 0.6649 | 72.6 | 44 | 1.639 | 130.4 |
1957年 | 535 | 1.3 | 193.4 | 146 | 1.95 | 164 |
增长率 | 396.3% | 195.5% | 266.3% | 331.8% | 119% | 125.8% |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出现这一情况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