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西周分封制,地方有相对的独立性,不符合题意;B项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符合题意;C项是唐太宗主张发挥宰相等大臣的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是清朝军机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宗时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门下省

B. 中书省

C. 御史台

D. 尚书省

 

查看答案

    材料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查看答案

    材料  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在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的暴力手段,从地主手中夺得了大量的土地,不少人还挣脱了封建束缚而获得人身解放。……刘秀在公元39年下令度田和检查户口……度田不仅要度农民的土地,而且也要度豪强地主的土地,郡县官吏大多是豪强地主,他们当然不愿意如实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区,度田官吏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的道理,根本不敢如实度田。那些既非“近臣”,又非“近亲”和豪强地主,也凭借财势和度田官吏勾结,大量隐瞒土地。同时,度田官吏还尽量把地主的租税负担转嫁到农民头上,不仅丈量他们的小块耕地,而且连住宅村落也丈量在内……刘秀知道度田不实的情况后,对舞弊官吏进行严厉惩罚,大司徒欧阳歙、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皆下狱处死,并重申严格检查田亩和人口。……这样,刘秀实行度田,引起两种性质不同的反抗。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刘秀实行度田的背景及目的。

(2)材料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指什么?分析其反抗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00--1840年中外历史人事年表(节选)

 

世界

中国

16世纪,新航路开辟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

1696年,巴黎出版《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该书是法国耶酥会士李明在华期间写给法国要人的通信汇编,对康熙年间的中国作了详尽的介绍。

17、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机器制造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完成。

1593年,番薯由吕宋(今菲律宾)引入中国。

1602年,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1637年,宋应星完成《天王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8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到,由葡萄牙人徐日升神甫引荐觐见康熙帝,与法国另一传教士白晋同在宫廷供职。689年,张诫和徐日升被委任充当中俄尼布楚边界谈判的译员。

1663年,黄宗羲完成《明夷待访录》。

1644年,清军入关。

1729年,雍正设军机处。

1736年,清朝祈谷于上帝,乾隆帝亲诣行礼,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师先蚕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主题进行阐述。

(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从行外买进的商品,如果不通过行商此无法外销。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皇家的重要财源。康燕六十年(1721年),进入粤海关的船舶附加税为3%,雍正六年(1728年)增加到10%.“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船期事起,英军再攻广州,居民愤慨外人频年横暴,不问黑白,烧夷馆,洋行被殃及”,十三行的命运遂告终结。摘编自王询等《清代广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材料二:1602年,荷兰议会颁布了荷兰东印度会司的公司成立特许章程。根据特许章程,东印度公司被授予从荷兰到好望角以东以及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章程明确规定了工作分配,如造船、装备和这回货物的贬卖等。阿姆斯特丹商部负责一半,泽兰商部负责四分之一。这既是业务份额的划分,也是股份或权利比例的分配。行使公司管理权力的董事席位也大致按此比例分配。荷兰东印度公司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一是从事海外贸易,攫取商业利润的时期,其途径是贱买贵卖;二是侵占殖民地实行赋税掠夺的时期,其方法是占据广大的领土,直接的掠夺。荷兰及其东印度公司的权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脱离工业生产的荷兰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最终东印度公司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

——据仲继银《荷兰东印度公司》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洲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职能,并加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广州十三行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