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 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 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财”是指洋行四处派人收购中国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利润。苏南地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洋财”无关,故A项错误;洋行是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故B项正确;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与“洋财”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故 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著文指出,16世纪前后的中国,虽然有相对自由和富有弹性的土地和劳动力制度,但商人阶层受到权力的压制、剥夺,纷纷“托庇于官僚政治之下”,财产权、经营权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没有成为一种反抗的力量,异化的力量。这主要说明16世纪前后的中国

A. 土地和劳动力制度比较灵活

B. 经济政策失调抑制社会发展

C. 商人阶层深受权力阶层制约

D.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查看答案

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 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 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查看答案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C. 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

D. 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 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C. 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