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材料二 

材料三  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都城,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街道布局不规则,门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靠近城门的繁华郊区熙熙禳禳,到处是仓库、酒馆、商铺和娱乐场所……御街,也称天街,是城市的中轴线,街长4公里。御街两旁分布着各式店铺;州桥的西南是著名的张家油饼铺,上新桥的南边是每日杀猪千头的屠宰场,许多购物的地方都有不少专售衣服、装饰品、珠宝的作坊和店铺,州桥以南地方的夜市因猪肉、野味及其他美味佳肴而闻名。京城常年无休,娱乐场所被称为“瓦子”,其服务范围广,价格高低不一。

——摘编自卜正民《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四  1550年以前,苏州府(七个州县)有市镇102个,松江府(七个县)有市镇59个。乾隆《吴江县志》说:“凡邑中所产,皆聚于盛泽镇,天下衣被多赖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来买”,(明成化、弘治后)“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肩人织挽,贫者皆自织”。兴起于明初的双林镇,其时“户不过数百,口不过千余”,明末清初增至三千余户,嘉庆、遒光之际发展成接近万户的大镇。到了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用西欧的标准来衡量,此时的江南农村可能已经“过度工业化”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特点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4)你是否赞同材料四中江南农村已经“过度工业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总结推广农业经验;重视农时;兴修农田水利;改进耕作技术;发明创造农业生产工具。 (3)商业(经济)职能上升;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的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城市里商业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 (4)说明:两个答案任选其一即可。 答案一:赞同,手工业繁荣;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工商业市镇兴起;城镇人口迅速增长;专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答案二:不赞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长期实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依然停留在手工劳动水平;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微弱。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 根据材料中的“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各式各样的豆制品”“《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与其他作物轮种”“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中的“重要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等信息归纳概括即可。 (2)材料中出现了农业著作以及水利工程,说明农业经验得到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工具不断发展进步。 (3)由材料"“街道布局不规则,广]朝大街而开的各种形状的房子被街巷连接起来;靠近城门门的繁华郊区熙熙禳禳,到处是仓库、酒馆、商铺和娱乐场所”可知宋代城市格局不再严格限制商业用地,出现娱乐服务场所,由“御街两旁分布着各式店铺”可知商业区域特征明显, 商品种类丰富。由“京城常年无休”可知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 (4)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题目为开放式答题,赞同的话,说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即可,例如手工业繁荣,出现雇佣关系及生产分工现象,工商业市镇兴起,工业的地位逐渐赶上农业,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等。不赞同的话,说明封建朝代以小农经济为生产主体,统治阶层打压工商业,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手工业内没有出现机器代替手工业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乘208艘船;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27550人分乘61艘船,于1433年返回刘家港。郑和率领的船队在28年中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占城(越南南方)苏禄(菲律宾苏樣群岛)溜山(马尔代夫)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竹步(索马里准博)等。郑和宝船大型的长44.4丈(138米),宽18丈(56米),排水量约为14000吨,栽重量7000吨以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15世纪中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道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大道.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在中世纪后期出现许许多多为突破或绕过将欧洲人限制在地中海地区的穆斯林屏障而制定的计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制定突破或绕过地中海地区计划的原因,并分析这一计划得以实施的条件。

 

 

查看答案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图(1500—1900年)。其中第③段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出台《航海条例》

B. 发起奴隶贸易

C. 蒸汽动力的出现

D. 推行大企业制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8世纪六十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社会矛盾突出

B. 工业革命改变英国的社会风貌

C.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交通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查看答案

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垄断法》的实施

A.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B. 导致了英国向外进行殖民扩张

C. 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D. 使英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