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篇》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汉代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 数学知识相当发达
D. 对“市”的严格管理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反映的是
A. 秦都咸阳
B. 汉都长安
C. 唐都洛阳
D. 宋都东京
唐大中九年卢求在《成都记序》中对扬州、益州进行了比较:“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人物繁盛,悉皆土著,江山之秀,罗锦之丽,管弦歌舞之多,伎巧百工之富,其人勇且让,其地腴以善熟,较其要妙,扬不足以侔其半。”下列与“其”繁盛密切相关的是
A. 大运河的开通 B. 南诏的影响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都江堰的作用
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时,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 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
D.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工商业市镇兴起
C. 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D.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如“小满前后,种瓜种豆”、“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的
A. “精耕细作”特点
B. “重农抑商”思想
C. “自给自足”形态
D. “靠天吃饭”观念